欢迎,广东省视光学学会官网!
护眼百科 / 老年专栏

白内障手术的五大保障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致盲的首位病因,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千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我国是白内障的高发区域,约有250万人。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继发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四大类型;日常生活中以老年性白内障为主,它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0%,7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90%。所以,白内障的复明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是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大事。

白内障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和阻止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所以,手术是白内障复明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白内障手术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针拨白内障手术发展到现代的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复明,更注重了“恢复自然的视觉”,充分体现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微创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治疗白内障的手术设备的 “精品”也相继问世,如:激光乳化仪,冷超声乳化仪等,解决了设备本身对手术所产生的某些不良影响,如热损伤、眼压稳定等问题,使超声乳化探头通过1.5mm-2.8mm的微小切口即能完成对白内障的乳化吸出。这样微小的切口对我们的眼睛来说,具有不缝合、不增加散光、安全性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说,术后第二天看不出切口的存在,病人术后可以随意活动。

2.“无”损伤技术。所谓“无”损伤是在手术中超声乳化针头仅对混浊的晶状体发生作用,而对眼内邻近的组织如角膜、虹膜、视网膜等几乎不产生不良的影响;手术者精巧的操作,辅以先进的器械设备,5-1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使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术后角膜清亮如初,瞳孔反应灵敏, 1-2天后即可恢复原有视力。

3.手术适应症的提前。过去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白内障到了失明的程度,俗称“长熟了”才能手术,而现在,如果视力在0.3左右即可手术。医学研究证明,白内障从发生到失明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个别病人可能更长。作为病人,得了白内障期间,其看东西即处于一种模糊的雾视状态,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对于部分具有青光眼因素的人,白内障的发展可能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使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超声乳化的应用,把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提到了最高点,手术适应症随之放宽,视力在0.3以下即可做手术,这就避免了病人从视物模糊到失明这一漫长痛苦的过程,也避免了白内障引起青光眼的可能性;再者,如果白内障等到失明后手术,由于晶状体的核硬度加大,使手术难度增加,甚至不能再做先进的超声乳化手术,对病人是一大遗憾。

4.适应现代生活。过去白内障病人对术后视觉的要求往往局限于视力,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术后视觉的要求也在逐步上升。比如,六十年代做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要卧床1-2周,要佩戴1000度的大厚眼镜才能看东西;八十年代后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问世,术后不用戴眼镜就能看清物体,而且术后可以自由活动,病人对此喜爱有加;九十年代,超声乳化术的问世,使手术切口由10mm缩小到3mm,不用缝合,解决了手术切口所带来的散光的困扰,使术后视力更好;而现在的方法除获得良好的视力外,还具有不打麻药、不用住院,不限制活动、术后不用服药等优点,深受老年人的青睐。

5.视觉质量的完善。正常情况下,我们眼内的晶状体起一个19D的凸透镜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既能看远也能看近,当白内障发生后,这些作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医生在做白内障摘除的同时要植入人工晶体来替代原有晶状体的功能,理论上人工晶体应具备我们自然晶状体的功能,而现在市面上的人工晶体还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主要是以单一的透镜功能为主,病人在选择时要么以看远为主,要么以看近为主,不能满足人们对视觉的理想化需求。近来,几种新型人工晶体的问世,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如调节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能使术后眼睛具有看远和看近的双重功能,远近都能看的清楚;散光人工晶体除能矫正眼睛的近视远视外,还能矫正角膜原有的散光,可谓一举多得;非球面人工晶体能矫正我们眼睛的相差,使术后的视觉更清晰;蓝光阻断人工晶体对外界有害光线起到较好的滤过作用,可保护我们的视网膜。

总之,白内障手术发展到今天,技术的提高,设备的升级,加之医生的精巧操作,已使此手术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地,为众多白内障盲人的复明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